![]() |
|
罗甸火龙果 | |
贵州省罗甸县特产
罗甸火龙果,贵州省罗甸县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 罗甸火龙果主要品种以紫红龙、粉红龙。火龙果风味浓,口感好,其氨基酸、钾、钙、镁、锌、铁、磷、硒、蛋白质、低糖等含量较高,因而受消费者喜爱。 罗甸火龙果从2007年,多次在中国及国际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金奖。2013年12月10日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罗甸火龙果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 产品特色 火龙果的营养价值:火龙果果实中的花青素含量较高,富含一般蔬果中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、维生素C。 火龙果有预防便秘、促进眼睛保健、增加骨质密度、帮助细胞膜形成、预防贫血和抗神经炎、口角炎、降低胆固醇、皮肤美白防黑斑的功效外,还具有解除重金属中毒、抗自由基、防老年病变、瘦身、防大肠癌等功效。 罗甸火龙果四季均能生长,每年结果10~12批次,从现蕾到开花15~21天,从开花到果实成熟28~34天。果实圆形,果形指数1.03,平均单果重330克,果肉紫红色,种子黑色,可食率83.96%,可溶性固形物12.0%。果实鳞片红色、基部鳞片反卷;果皮红色,较原品种深,厚度0.25厘米。枝条平直、粗壮,整体绿色,刺座周围木栓化及缺刻不明显,且着生于突起点前端。外花被片末端圆钝、边缘紫红色,花瓣米黄色,柱头黄色,末端分叉。果实营养丰富,风味独特,香甜可口。具有较强的抗旱性。 产地环境 贵州省罗甸县位于南部边陲,东经106°23′~107°03′,北纬25°04′~25°45′之间。罗甸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向桂西北山区与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,地势北高南低,呈阶梯式下降,县境西北、北、东北等地为环形山地基本轮廓,略呈“撮箕口”朝南地形。境内山峦起伏、沟壑纵横、地面破碎、以山地为主,丘陵、盆地相间分布,但其间过渡不明显。河流在境内穿插、切割,使地形复杂,地貌类型多样。北部和东部地区以岩溶丘陵、盆地及石灰岩低中山地貌为主,海拔多在800~1000米之间。海拔在300~1300米之间。 罗甸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具有春早、夏长、秋迟、冬短的特点,日照为1350~1520小时,年平均温度达20℃,极端最高气温40.5℃,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.5℃,年均降雨量为1335毫米,无霜期长达335天左右,有“天然温室”之称,是发展早熟蔬菜以及热带、亚热带作物的理想地方 罗甸素有贵州“天然温室”和贵州的“西双版纳”之称,是贵州省蔬菜、水果:火龙果、脐橙、艾纳香的主要产区之一。 历史渊源 2001年,贵州省果树研究所带回20个火龙果品种到罗甸培育,该县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,致力于火龙果的产业发展之路。经过努力,培育出“紫红龙”“粉红龙”和“晶红龙”优良品种。截止到2015年火龙果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“幸福果”。 2011年8月11日,贵州省农委组织专家对产于省内外的11个火龙果样品以盲评方式进行感观鉴定,并以仪器对内外品质指标进行科学测定,罗甸火龙果品种“紫红龙”“晶红龙”“粉红龙”分别以98.06分、96.33分、95.75分包揽了前3名。 生产情况 截止到2015年,罗甸火龙果种植面积达6.02万亩,形成了两个万亩火龙果生产示范带,以及15个千亩火龙果示范园,覆盖7个乡镇69个村,年产量9000多吨,产值1.4亿元,亩产达到7000多元。...... 产品荣誉 2007年,参加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奖。 2013年12月10日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罗甸火龙果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...... |
|
更多![]() |
火龙果大全
![]() |
黔ICP备17008023号-2 ©2024特博网-测试版 联系我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