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行记——嵊州竹编
越行记——嵊州竹编
越行记——嵊州竹编
嵊州竹编民间工艺师
越行记——嵊州竹编
竹篾做的旗袍可以直接穿 嵊州竹编艺术再次让人惊叹

嵊州竹编

    嵊州竹编是浙江嵊州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。嵊州竹编工艺分布在全市的产竹区,其中上规模的有市区、长乐、崇仁、黄泽、通源、石璜、甘霖等地区。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当时,勤劳聪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。汉晋时期,竹编往精细方面发展。明清两代,竹编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,竹编器皿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。到清光绪年间,出现了竹编作坊。据《嵊县志》记载,清光绪初,细篾匠达90多人,以苍岩一带最多。民国26年(1937)“叶广华”篾篮荣获“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”优等奖。
    2006年5月20日,嵊州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 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勤劳聪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,编织出"方格纹"、"米字纹"、"人字纹"等纹样。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。明清两代,嵊州竹编工场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,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,并远销杭州、上海、南京等城市,嵊州竹编成为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。清光绪年间,嵊州出现竹编作坊,以编制挈篮、考篮、香篮、食篮、食篮、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。
建国后,嵊州竹编已从传统的工艺品发展成为堪称世界一绝的艺术奇葩。竹编艺人合作办场,创立了嵊县(州)篾业产销工场,后改名工艺竹编厂,被誉为"中外竹编第一家"。
20世纪80年代初,全市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,形成了一批专业企业和专业村、专业户;到1988年,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、6000多个花色品种,创新了漂白、花筋、蓝胎漆、防蛀、脱脂、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,有"中外竹编第一家"之誉,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"中国竹编之乡"。

.....

百度百科

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9238号 黔ICP备17008023号-2©特博-测试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