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经典美味京八件
首都经典美味京八件
首都经典美味京八件
[我有传家宝]首都经典美味京八件
首都经典美味京八件
如今的“京八件”竟每个品牌都不一样,正宗老北京的到底哪八件?

京八件

      “京八件”又叫“大八件”,即是八种形状、口味不同的京味糕点,为清宫廷御膳房始创,流传至民间,以枣泥、青梅、葡萄干、玫瑰、豆沙、白糖、香蕉、椒盐等八种原料为馅,用油、水和面做皮,以皮包馅,烘烤而成。...

      京式风味糕点,为清宫廷御膳房始创,流传至民间,以枣泥、青梅、葡萄干、玫瑰、豆沙、白糖、香蕉、椒盐等八种原料为馅,用油、水和面做皮,以皮包馅,烘烤而成。一般做成扁圆、如意、桃、杏、腰子、枣花、荷叶、卵圆等八种形状,即福字饼、禄字饼、寿字饼、喜字饼、太师饼、椒盐饼、枣花糕、萨其玛等。...

      “京八件”,又叫“大八件”,即是八种形状、口味不同的京味糕点。今后国内外宾客来京旅游时,除了游故宫、登长城、吃烤鸭以外,返程时还可以带回去精美的“京八件”。
      “京八件”是在宫廷糕点“大八件”的基础上研发的,传统的“大八件”是京味糕点的代表品种,从清宫里传出来的著名糕点,本是皇室王族在重大节日典礼中要摆上餐桌的点心,也是他们之间互相馈赠的必不可少的礼品,不但用料考究,还蕴涵着儒雅的文化色彩和皇室的高贵气派,后来从宫廷传到民间,受到各界人士的钟爱,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京城百姓礼尚往来的首选礼品。
      实际上,北京这些“御膳出品”的糕点,论起源头来几乎都是民间的“仿货”。明穆宗在没即位之前,经常派人到东长安街买零食,做了皇帝之后,还对街头的美味念念不忘。甜食房深谙皇帝心意,便到那些糕饼店“卧底”,偷学制作方法,又花费不少银子采购原料,仿制了一些出来。皇帝都能很专业地品尝出每种的出处,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御厨们,这些“高价”点心,在街上5文钱就能买到。
“京八件”的每件糕饼本身,也并非明朝才被“发明”出来,甜食房也就是起了个“打包上市”的作用。早在辽金时期,北京的糕点制作就已经相当专业化和规模化了。但早先的糕点并不是专门为“人”做的,它们首先是用于祭祀的贡品,祭天、祭神、祭祖之后,撤下供桌,众人才能分食。
      元朝时,蒙古人为北京带来牛羊油、牛羊奶制作的草原风味糕点。明朝首都是从南京迁到北京的,江南点心自然也流入京城。清朝建立后,又传入萨其马之类的满族糕点。不同风味、不同品种、不同制法,在几百年的时间里,相互影响磨合,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京味点心”。清朝、民国之后,“京八件”也随着时代演变出许多版本。....

百度百科

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9238号 黔ICP备17008023号-2©特博-测试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