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脸蘑。它主要生长在缓坡和草甸子里。如果连降阴雨,间隔晴天,气温闷热,湿度较大,正是花脸磨盛产之际。人们往往会在一夜之间,便惊奇地看见,那灰蒙蒙,兰乎乎的“小伞”竟把地皮都盖住了,一片连一片,一朵挨一朵,有时多得连庄稼地里都有。...
花脸蘑采回家后,有趁鲜炒吃的,也有熬汤吃的,大多数是晒干或用食盐盐起来。凉晒的蘑菇炖小鸡肉格外好吃。但凉晒时,不管天气如何好,晒出后里边总是会有蛆的。所以,越来越多的人家不晒了,而是要回家后,立即洗干净,烧开水“操”一下,捞出来凉透,放进坛子里盐上。盐出来的蘑菇味道还是鲜美如初。...
榛蘑。这种蘑菇主要生长在林地、山坡、沟帮地带。柞树林或灌木丛,尤其是柞树林采伐过以后,树墩子上最愿意生长榛蘑。在盛产年份,漫山遍野,可地皮拾。人们也是纷纷采摘,好生热闹。在养马年代,许多放牧工一边放牧,一边采蘑菇。采多了摊在塑料布上或草地上晒着,等下班已半干了,装进放牧袋带回家,有时放牧袋盛不下用衣服、裤子装回家。全家欢庆丰收,自家吃不了,出售或赠客送礼。有一些原籍辽宁、山东的职工,把花脸蘑、榛蘑和猴头蘑晒干后,在春节前寄回老家,与遥远的亲人共分享。在榛蘑生长期间,还伴有“趟蘑”、“圈蘑”、“红脸蘑”、“黄花蘑”、“白蘑”和“松伞蘑”等。
“趟蘑”和“圈蘑”有白色的和灰色的。这种蘑菇个大、肉多,有的象盘子或碗口大。它们以排队形状而得名。排成一条直线者叫“趟蘑”;排成一个园圈者叫“圈蘑”。这种蘑菇由于个大,产量高,发现一片,一圈又一圈,一趟又一趟,一采就是几大筐。八0年林业局工人许庆山,发现了一条“趟蘑”长达十多里路,是从场部西门外开始,在公路两侧的沟沿上生长,每隔几公分一朵,一朵一朵排成一条直线,一直抵达马鞍山上。许庆山等人在这一次当中,拣了十来挑筐。这种延续十多里路长的“趟蘑”,堪称是天下蘑菇第一奇闻。
猴头蘑菇,这个名字没错起,它的长相确实象猴子头。它生长在柞、桦树上,不易被发现,没有经验的人很难采到。猴头蘑一生就是一对,这一对并非是在一棵树上,绝大多数是在对面的另一棵树上,它们之间的距离没有定数,或许很近,就在眼前,或许挺远,十米二十米的。所以有的人只采到一个,并不是另个没有,而是没有找到。猴头蘑成双配对,遥遥对视,如同天上的牛郎织女星。正因为这样,有的青年男女喜欢上山采猴头蘑菇,其中缘故,大概与爱情有点联系吧!
松伞蘑。松伞蘑不是北方土生土长的“坐地户”,而是南蘑北迁的后来者。松伞蘑顾名思义,它是松林生长的形状象小伞的紫红色的蘑菇。种畜场原本没有红松林和樟子松林,全是柞、桦林、杨椴林以及杂树林和灌木丛,所以不生长松伞蘑。建场四十年来,第年采造,逐年更新林相,不但栽植一片又一片红松和樟子松林。近几年来,红松林和樟子松林拔地而起,于是,松伞蘑应运而生。只不过它是“新来乍到”,场内“坐标户”便“有眼不识金镶玉”了,不知道它好吃不好吃,所以不敢采它。它只好在松林中默默生来,默默老去。
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它,采食松伞蘑的人越来越多。其实,这种蘑菇是出类拔萃的上乘蘑菇。它生长在红松大和樟子松要地带,生长得干净俐落,而且水份较少,容易凉晒,而且味道鲜美,同小鸡肉差不多,食后令人难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