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:高邑县特产
来历: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,是由人工纳缝绣制的一种具有实用性、欣赏性、祈福意义的布艺传统美术制品。
根据民间传说和考证,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起源于汉朝刘秀登基之时(公元25年),传至唐宋,流行于明清,至1972年几乎普及,现在穿猫头靴子成为了一种祈福平安的穿戴习俗。
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是高邑县各村猫头靴的代表性称谓,分布在高邑县的108个村庄
。
民间故事
后哨营村是高邑县东南部的一个小村,距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的千秋台5华里。这里民间流传着猫是虎的师傅,说猫教会了虎的很多本领,唯独没有教虎上树,所以说猫比虎聪明。猫除了具有虎的相貌外,还有独特温顺的一面,所以人们就“比猫画虎”,取其虎的威猛,兼采猫的聪慧温顺,对猫剪铰纸质花样,然后纳缝绣制成各式各样的靴子和鞋。特色: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造型夸张,种类繁多,风格独特,色彩艳丽,具有汉代古朴遗风还兼具农民画意象的特点。做工流程:从选用布料开始,先用面糊将面布、里衬和中间草纸粘在一起,贴在平顶房上晒干,此道工序为打夹纸,夹纸晒干取下,按已剪好的靴帮尺寸纸样裁剪靴帮、猫脸,再把剪好的纸质花样用针线缝或粘到猫脸上,接下来用各种色线绣制图案。每双靴子均为人工纳缝绣制,有祝福小孩勇猛顽强,聪明可爱,吉祥平安的意思。
工序
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分“靴”和“鞋”两种款式,有高腰、半高腰、普通三大品类,绣花有“猫头”、“花草”、“蝴蝶”三个花色。其中“花草”又有“牡丹”、“石榴”、“荷花”等多种吉祥图案。有“人眼猫”“虎眼猫”“露牙猫”“不露牙猫”几种样式,胡须一般用黄色绒线或红色绒线绣成,猫眼用黑色绒线绣刺而成,有的用造型特殊的钮扣代替针绣,显得更立体、透明逼真。红布缝制猫唇,用白布折成尖角缝制猫牙,黄布折成窝角缝制猫耳。靴帮用蓝、黑色面布,里衬花布中间加棉絮做成,靴底用蓝布和“梅花型”、“雁型”、“人字型”针脚纳制而成,底心并绣有吉祥的图案。
这里都是以母传女的方式世代相传,代表性传承人张俊菊,和其他村的传承人情况一样,都六七十岁开外,眼花耳聋,腿脚不便,有技无力,年轻人都忙于打工,喜欢这门手艺,但嫌费事,不想学,而这种馈赠的习俗依然存在,社会需求量很大,为使其世代相传,亟待政府和社会力量对该项目加以保护
高邑猫头靴实物
。
主要价值:
(1)、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
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,过去都是选用上等的高邑本地“东林土布”和“庄头土布”做成。现在随着现代化进程,选用的布料以机织为主兼以乡村土布,靴底是用“夹纸”(土布、草纸,面糊制成)多层纳制在一起。因靴子布料具有透气性、吸汗性,所以小孩穿起来很舒服,又因靴子都是以定做的方式进行制作,所以制作出来非常合脚,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很大的好处。一般穿猫头靴都穿连脚棉裤、夹裤,所以有很好的保暖性,靴后猫尾又可做为登靴的提系,所以穿靴很方便,因而说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、科学价值。
(2)、欣赏价值、收藏价值
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造型夸张,形象生动,风格独特,色彩艳丽,如同生动的软雕塑,对儿童的早期美术造型和色彩感觉有潜移默化的启发作用,同时对大人来说也有欣赏价值。
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,因为每个时期的经济状况都决定了这个时期的穿戴行为。收藏猫头靴,对研究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是有力的佐证。以去年为例,在高邑县非遗保护中心征集各村猫头靴,筹建“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”陈列室的过程中,发现了一双晚清时期的猫头靴,民国时期的一张穿猫头靴子的人物照片,前者收藏户开价一万元,后者开价5000元,足可以证明在高邑县对此的收藏习惯和对此收藏的引领作用。
(3)、研究和生产开发的价值
在高邑县有姥姥做给外甥、外甥女;有姑姑做给侄子、侄女;有妗妗做给外甥、外甥女并择良辰吉日馈赠的习俗,社会需求量很大,有的儿童在节日时能收到很多成双成对的猫头靴,实际穿用不着,完全成了一种祈福平安的祝贺习俗和藏品。因为传统习俗决定了其馈赠价值,普遍认为小孩收到猫头靴越多,将来越勇猛顽强,聪明可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