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涧县自古就有加工粉条的记载,最早是以绿豆、红薯、高粱为原料加工粉条,但一般只在冬季生产两个月,产量不高基本以自食为主,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,折家坪公社惠家岔生产大队首先引进粉条加工技术人才,开始用马铃薯加工粉条,获得成功,并于七十年代在全县普遍推广应用。至此清涧粉条逐渐成为当地特产,在周边省市及全国知名度不断提高,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产量迅速增加,到1979年全县共有粉条加工户近万家,年产量4000吨,产值700万元,农民人均收入40多元,整个生产过程全部为手工操作,不但生产条件差,而且劳动强度大,所生产的粉条大部分为自给自足。通过粉条加工,清涧县不仅延伸了马铃薯产业链,而且实现了产品的多次增值。县委、县政府要求,要进一步增加粉条加工户的收入,让加工户走上产业化,商业化道路,倡导成立粉条协会。协会经常对会员培训,组织会员开展技术交流和科研活动,为会员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及时、可靠的信息服务,以提高粉条产品质量,扩大市场占有率。同时协会要求所有会员实施“三统一”,即统一品牌、统一包装、统一生产规模,全力打造区域品牌产品,力争实现“中国粉条之乡”。现在,清涧县在发展粉条作坊加工户的同时,充分利用市上拨付的扶南资金,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,积极引导分散作坊式粉条加工向规模化生产、集中经营转变,形成基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