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塘烧饼是安徽合肥传统名吃。起源于汉代,扬名于晚清,目前已为合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烤制的烧饼工具,原传于汉代,上为天锅,下为地灶。首先支好灶架,把大铁锅反扣在灶架上,铁锅外用干净的泥土和白灰、麻刀头(棉麻的下脚料)搅拌均匀,抹在天锅的外边,做保暖之用。灶中升起木炭火,把发好的面做成面剂,中间包上各种预备好的馅料,在案板上按圆,面上撒上芝麻,熟练地翻在手背上,贴在天锅上。
传说一:
烧饼是由我国唐代极盛一时的“胡饼”发展演变而来的,是用芝麻与面粉烙烤而成,其中唐代长安辅与坊下塘镇
制作的较为出色,诗人白居易曾为此写下“胡麻饼样样学京都,面脆油香新出炉”,芝麻烧饼是一种极为大众化的食品。而下塘烧饼的做法与传统的芝麻烧饼大不一样,说起这下塘芝麻烧饼,还有一段故事呢!
传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,曹军伐吴,在合肥逍遥津被吴军打得大败,吴军追击曹军一直到下塘地域.夜间曹军又饿又累,但恐被吴军发觉,不敢明火做饭,军师想出办法,将行军锅倒扣,再找一些树根在下面点着,“打”出了又香又脆的烧饼,曹军军士饱餐一顿后,士气大振,第二天一举击败吴军,取得大胜,从此下塘烧饼的工艺流传下来。
传说二:
下塘集烧饼,原传于汉代,上为天锅,下为地灶,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,途经下塘,
老百姓献上烧饼,赵匡胤吃后赞不绝口,而后名传天下。
清朝咸丰年间,为镇压在安徽活动的太平军,湘军统帅曾国藩的一路兵马驻扎于下塘集。军队行军打仗,急需干粮,烧饼就成了首选。
为多争生意,烧饼师傅改进配料和烤制工艺后深受欢迎。随着湘军发展壮大,下塘烧饼的名声更是在全国响亮叫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