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渡桃雕是一种以桃核为载体,运用传统手工艺雕刻,制作各种桃核制品的传统艺术形式。桃雕在江苏省泗阳县云渡村及其周边地区广为流传,起源于明代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2004年云渡桃雕被列入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,2009年,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,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 清康熙年间,桃源县令肖文蔚,面对城郊大片桃林,曾写下这样一首诗:“年来谁上状元墩,墩外桃花不计村。莫道避秦还有地,愿从花里叩柴门。”早在明朝,泗阳县桃园滩及黄河岸云渡口一带居民,除以种地、植桃为主要生活来源外,还利用农闲季节,把人们随地抛掷的桃核捡起来,雕刻成桃篮、桃锁、桃船、桃猴等工艺品,作为副业收入。因本地方言“核”与“猴”读音相近,而雕品中又有“猴子”,故人们把所有各类桃雕,通称之为“桃猴”。 一枚粗糙桃雕品,在雕刻者手上,只需三刀几锉即可完成;那些快手,一天能刻好几百个。有的行家巧手,黑夜不点灯也照样雕刻。一些桃雕粗品,在旧时代,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,卖给小商贩远销外地,作为婴儿扣手脖、姑娘系荷包、老人挂烟袋的装饰品。民间习俗,说桃木、桃雕、桃树枝还可以驱妖避邪。乡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:“家有三棵桃,不怕野鬼嚎!”婴儿出门串亲,都要折根桃枝拿着。因之在孩子身上挂系桃核雕品,也含有避邪保平安之意。 关于云渡人桃雕的来历,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。据说,从前,云渡口住着个陶老汉,他身高力大、心灵手巧,对栽培桃树很有经验。人家桃花红一色,他家桃花分五彩,结出桃子香味扑鼻、又大又甜,“病人吃了身体健,老人吃了变年轻”。因而同辈人都叫陶老汉为“桃猴”,称他家桃子为“仙桃”。 有一年,河里出现了独角妖怪,常会窜上岸来吓唬小孩、欺负病人,闹得黄河两岸人心惶惶。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,河里妖怪也想尝尝桃猴老汉家仙桃的味道,刚刚溜到桃树下,就被陶老汉发现。他顺手抓起平时练功的石锁,大喝一声:“好个妖怪,竟敢找上门来,今天叫你知道我桃猴爷爷的厉害!”话音没落,石锁已砸到妖怪头上。妖怪被砸伤独角,痛得“哇哇”怪叫,掉头向西跑去。独角妖怪不敢在云渡胡闹,又溜到西边郑楼、白洋河一带骚扰。说来也怪:凡是门上挂锁的人家,妖怪就不敢进门;凡是宅边有桃树的人家,妖怪就不敢近宅。 陶老汉知道妖怪又在别处害人,他立即带着降妖武器———大石锁,赶奔白洋河。独角妖怪从很远地方,望见桃猴老汉拎着石锁专来找它麻烦,只吓得屁滚尿流,急匆匆地向远方逃跑了。陶老汉回到云渡,心中反复思考:这妖怪被我用石锁砸伤,它就害怕见锁;在桃树下吃了亏,它就怕见桃树;它听到我“桃猴”的名字,就亡魂丧胆,逃之夭夭……假如我用桃核刻成桃锁、桃猴,系在孩子和病人身上,说不定还就能驱妖避 邪哩!陶老汉立即动手,雕刻些桃锁、桃猴,连夜送到闹妖怪的乡村。说来也真玄乎:孩子和病人在手脖扣上“桃猴”,那妖怪还真就像老鼠见猫一样,不敢沾边。此后,凡是出现妖魔鬼怪的地方百姓都跑到云渡来找陶老汉要“桃猴”。他一个人应付不了,就发动全村人一齐动手,形式上也不断创新。因而,泗阳桃雕闻名全国,逐步远销到“安南八国”(越南、缅甸等地)、日本、高丽(朝鲜)……而这个神话故事,也在地方上广泛流传。 |